睽違20年第3度登場鹿港集英宮七番弄藝閣陣等重現街頭踩街市區萬人空巷
七番弄:自百年台灣燈會之後,再度重現街頭,一個月來,每晚訓練2小時,今【22】日50人扛的『七閣番」、「竹閣番」』 在鹿港街頭遶境一整天,把最美畫面獻給信眾與神尊,共沐神溫。 22日深夜11點15分子時為北極大帝等神尊入火安座
~鹿港集英宮七番弄~
泉州街集英宮建廟距今二百五十六年,廟內存放有百年藝閣七番弄亦有人稱為竹閣番,每逢鹿港鎮的大型迎神賽會,集英宮即會推出七番弄藝閣和鹿港鎮其他的藝閣陣一別苗頭,七番弄相傳源自漢朝王昭君出嫁到匈奴番邦,因久離家鄉,思鄉心切,經常悶悶不樂,單于見她心情經常不佳,便派人至中原邀請王昭君的一些親朋好友到匈,並安排樂師,身穿番服,頭戴番帽,腰佩彎刀,騎在馬背上表演樂器歌舞等...以討王昭君的歡心,當王昭君的親友回到中原後,談起在匈奴表演的情形,一時成為當地風尚,並成為當地迎神賽會的一種思鄉活動,原有的樂器也逐漸轉變為現存的七種樂器,即鑼,扁鼓,響盞,鈴鼓,四塊,拍板,噯仔,操作的樂器以南管的噯仔(小嗩吶)為主奏,由七名樂師以七種樂器表演將軍令詞曲。
傳到閩南之後,胡人原先操作的樂器都改為南管樂器,原是騎在馬上表演,也改以木為架,由人掮扛,表演者在架上表演。
表演的「舞台」雖不大,但是有豐富的動作,不過大都以兩手為主,由於它是以人肩扛,類似早期的藝閣,所以也稱為「竹閣番」,有時候看來又似是傳統藝閣的一種。
2015.11.22 彰化鹿港泉州街集英宮北極大帝入火安座繞境大典(七番弄)
三立台灣台★寶島神很大★(全螢幕HD)彰化鹿港【泉州街集英宮】番人陣頭「七番弄」+文武轎師2015年01月31日第37集